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探索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2011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校在教改上下大力气

  走出一条国际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王昆欣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统一全院领导班子和教师的认识:国际化工学结合不是把学生送出去就算完事,随之而来的,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一系列改革。

  “外教要增加,外语要分层授课,国际商务礼仪要培训,双语授课比例要提高,中外共编教材……”浙旅职院酒店管理系副主任何立萍掰着手指,数着大规模出国实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差异,“要想让学生的出国实习更有质量,学校必须在教改上下大力气。”

  走国际化工学结合之路,学院教学计划要改,老师整体教学水平要提高,在改革中,质疑声有了,争议也出现了,有些老师抱怨自己被折腾得够呛。但是几年后,当一批批学生在迪拜拿奖,当上了管理人员,当为数众多的老师被送到新加坡、澳大利亚学习,体验到了国际旅游教育的高水准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少了一丝疑惑,多了几分欣喜。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浙旅职院教师胡鸣博士告诉记者,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要去日本研修。在此之前,她会利用课余,通过各种资源为学生开展插花和日本茶道等培训。“这叫广义情境教学。我在日本生活了7年,深知在日本研修,文化隔膜是瓶颈。”为了广泛开展广义情境教学,浙旅职院甚至专门在自己的实习酒店里布置了日式客房、韩式客房,供学生体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