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交通行业,服务区域经济 创建湖南交通特色品牌职教集团

2011年08月31日 来源: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了更好地满足湖南省交通运输事业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经验,2009年3月,经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和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湖南交通运输职教集团。集团牵头单位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集团集合了湖南路桥集团、三一重工、湖南兰天汽车集团等28家知名企业、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望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23所中高职院校、4家省级交通运输行业主管局、2个科研设计院所和1个行业协会。集团内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5万余人,年社会培训规模8万人次。集团在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构建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成员单位紧密协作

  1.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规章,建立有效的集团运行机制。成立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理事会设立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若干名,下设秘书处、招生就业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等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处理集团日常事务、组织集团年会、管理维护集团网站、编辑发行集团刊物等。招生就业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集团内职业院校的招生就业、企业的招聘等合作事宜。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建设和学生顶岗实习等合作项目的实施。产学研合作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校企技术合作项目的工作。此外,还设立汽车、路桥、工程机械、交通安全四个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在各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本专业的校企合作事宜。制定了《湖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章程》、《集团网站管理办法》、《集团网站信息交流工作考核奖励办法》、《集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集团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集团共享实训基地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确保了集团有效运行。

  2.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通过每年定期举办的集团年会、人才供需见面会和集团论坛活动,不定期组织集团成员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各种教学、科研与项目合作等活动。通过集团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定期发布湖南交通运输行业、湖南汽车和工程机械产业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报告,密切跟踪和关注行业(区域)内职业岗位和技术变化,实时调整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等。有效地推动了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初步建立了集团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

  3.建立集团内合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优势,整合集团资源,组建了汽车工程、岩土工程材料、交通工程、机械工程、交通物流、工程管理等6个应用技术研究所,重点针对湖南交通运输行业和集团内合作企业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推动教学改革,初步建立了集团内合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集团内校企合作开展了九龙湖互通高架桥墩下移动支架设计与施工项目、石英板振动压实技术预研、便携式履带销拆装器研制、铁十二局娄星项目部风化石压实研究、三一托泵技术服务等技术开发项目30余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二、集团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成员单位优势互补

  1. 课程资源共享。在牵头院校国家示范院校4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案例及其它教学资源,初步建成4个共享型的网络专业教学资源库。集团牵头院校组织建设的6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34门核心课程标准、5门国家级、8门省级和56门院级精品课程和4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等成果,通过示范建设网、精品课程网、学院的网络资源库以及师资培训、互访交流等形式,基本实现了集团成员学校免费共享。

  2. 实训实习基地共享。通过建立集团内单位实训实习基地共享机制,利用牵头院校与集团内合作企业共建的省内领先的路桥、汽车、工程机械、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等4个校内共享型实训基地,两年来为集团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200余人,培训学生8000余人,为集团内企业培训员工600余人,创生产及技术服务收入5000万元。集团内现有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深化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机制和校企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基本满足了集团内院校各主体专业学生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需要;成员企业每年为成员学校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数工程机械、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已达到毕业学生数的60%以上,汽车和道桥专业已达到50%左右。

  3. 师资资源共享。一是着重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认真总结牵头院校近年来持续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的成功经验,在集团内进行推广,通过制定锻炼计划、明确锻炼目标、落实专项经费,形成了专业教师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践的长效机制。自2009年集团牵头单位开展“百名教师下企业”活动以来,集团内已有600多名教师持续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开展技术服务等,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建立1000余人动态的企业兼职教师库,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强化兼职教师对集团内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指导作用。三是集团内的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实施了“企业讲师进校园”活动,从2010年开始,安排企业讲师对集团内10余所职业院校的订单学生进行了工程机械行业概况、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制度与流程、安全生产等职业素质课程以及与工程机械产品有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大大提升了订单培养质量。

  三、实施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1. 创新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集团4个专业群的龙头专业与集团内规模企业深度合作,开展职业岗位调查和岗位能力分析,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为基础,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创新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汽车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等专业实施了“培养计划共同协商、教育资源共同享用、教学质量共同监控、学生管理共同参与、学生就业共同跟踪”的“五共”订单培养模式,集团内“订单培养”学生覆盖率牵头院校达50%以上,其它院校达30%以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根据湖南春季多雨、秋季干旱的特点,创新了“教学内容理实交替,教学场地校企交替,教学时间季节交替”的“秋去春回,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2. 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特色课程。依托集团内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深入行业企业生产岗位广泛进行调研,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行业企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衔接,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了集素质培养、技术基础知识、专业能力训练、工作实践、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开发了部分学习领域课程、项目课程和案例课程。集团牵头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了3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102本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其中10本为集团内共用专业教材,《工程力学》教材还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精品教材。已立项建设了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部级精品课程,4门入选国家教学资源库。

  3. 校企合作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集团内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实施教学,遵循“教、学、做合一”原则,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工单引导,基本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引入丰田T-TEP、F-SEP、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企业培训项目,实现了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大大提高了综合实训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汽车维修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与订单企业相关的产品课程部分内容直接在现场与企业共同实施教学。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了“秋去春回、工学交替”“223”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确保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在取得以上建设成效的同时,集团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集团内校企共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三是校企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质量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对此,集团建设将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思路,围绕行业、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驱动、多方互动”的形式,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牵线集团内成员单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联手培养交通运输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集团成为湖南交通运输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湖南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中心;在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机制、“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订单培养”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在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和“两型”交通方面有所作为。努力创建具有湖南交通特色的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职业教育特色化、品牌化,为湖南经济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