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育品牌优势 培养船海适用人才 南通航院助推地方打造世界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

2011年06月10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1年6月2日,江苏熔盛重工有限公司向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发去喜报,在该企业4月份的实习考核和内部竞聘中,南通航院共有103名实习生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理论+技能”的实习考核,16名学生经过严格遴选,脱颖而出,走上熔盛重工基层管理员岗位,成为推动熔盛重工未来发展的“新鲜血液”。在同类院校中该院学生考核合格率、基层管理员上岗率最高。

  近年来,南通航院根据省市及江苏交通“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省市沿江沿海开发、开放型经济和行业链的专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加强了以服务现代交通行业和现代造船行业的专业建设,为南通、江苏乃至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适用、可塑性强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面向市场 抢抓机遇 为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学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的专业建设思想,通过增设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全方位提升了学科(专业)水平和层次.

  2003年,市场调研论证显示,造船业逐渐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点,而该省还没有培养高职层次造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学校。鉴于此,学院当年即开设了船舶工程专业。目前,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已设有船舶制造技术(船体)、船舶制造技术(舾装)、船舶检验、钢结构建造技术等6个专业(方向)。轮机工程系开设有轮机工程技术(轮机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船机修造)等专业,为国内同类院校船舶类专业设置最为全面的高职院之一。

  同时,学院不断加强专业建设。船海类专业中建有江苏省示范高职院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和江苏省高职示范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专业训练必需的实验实训设施,实训、实操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国内同类院校的前列。

  二、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构架平台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南通航院始终注重与企业深层次的结合,由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 。企业的深度参与,促进了颇具特色的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2005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依托该院建立“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依托工程中心和 “订单”合作企业—江苏熔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学院在船舶制造类专业开展了“三层六段厂校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2008年,省教育厅又批准学院成立“船舶制造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此外,学院在船舶与海洋类专业积极推行订单教育,订单数逐年递增,形成了校企合作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依托行业 服务社会 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为了更好地履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学院还不断完善为企业服务的方式。一是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二是利用学院的优势专业接纳企业职工进行非学历教育,三是利用学院的科研机构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服务。目前,“南通焊接技术培训基地”与“南通市船舶焊工考试委员会”设立于该院,建成了具有船舶焊接CCS(中国船级社)培训、认证资格,并具备劳动部门电焊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的船舶焊接实训中心。

  同时,依托学院建立的南通市船舶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通市船舶工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南通市船舶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船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分别通过了验收。2010年,江苏省南通中小船舶及配套工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又落户该院。

  南通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南通建成亚洲一流、世界领先的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基地。江苏省委、省政府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对南通海工船舶产业发展寄予厚望,学院今后将抢抓船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采取更加主动、更加有力的措施,为船舶与海工产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加适用的人才,助推南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海工制造基地!
Baidu
map